一个妈妈总是出于各种原因惩罚她的孩子,比如成绩不好、不做家务、调皮捣蛋等等,好像孩子无论做些什么,她都不满意;
  一个小婴儿哇哇大哭,旁边只有他的妈妈在,“你哭吧,看你能哭多久”,妈妈一气之下把孩子锁在了房间里,自己在客厅坐了两个小时,孩子就哭了两个小时。
  读到这里,你会不会纳闷,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不可理喻的妈妈?
潜意识的报复

  故事一的妈妈是家庭主妇,丈夫负责挣钱养家,但是脾气不好,不仅平时对她和孩子很少有温情的关心,而且动辄喝醉酒打她。于是,这位妈妈的心中逐渐积累了大量对丈夫的不满,可她又敢怒不敢言,只好拿孩子撒气。
  虽然这位妈妈的惩罚看似都很有道理,“你成绩不好,你不听话”,但是她在惩罚的时候,实际上是把对丈夫的愤怒指向了孩子。
  妈妈也许没有意识到,但她在潜意识中实施了报复。

创伤的传递
  故事二中是一位年轻的妈妈,她的丈夫也很年轻。事情发生的那天,她丈夫正好出去玩了,家里就剩下她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。当她听到孩子的哭声,心头顿时腾起一股无名之火,“带孩子明明是两个人共同承担的责任,凭什么要我一个人来养?”
  孩子的哭声唤起她内心的怨恨,可她又不能对孩子发泄,于是就上演了上面的故事。当然她也不好过,自己在客厅里气呼呼地坐了两个小时。
  这位年轻的妈妈,她自己是缺乏父爱的,当时主要是她的妈妈在照顾她,爸爸很少管她。那天,她的孩子突然哭起来,当时的情境同样是爸爸不在,只有她在照顾,恰好再现了她过去的经历。
  尽管她在意识中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好母亲,但是她当年没有得到父母亲很好的照顾,当孩子的哭声唤起了过去的创伤,无名之火一下就从她的心底喷薄而出,“我当时没得到的,你怎么能得到呢?”当然,这些都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的活动。
  这就是创伤的传递。
  前面的故事里,两个妈妈在潜意识中都对孩子怀有深深的敌意和嫉妒。这是否意味着,故事中的孩子长大以后,一定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呢?
妈妈的回归
  如果父母亲对孩子不好,他当然会感觉到,本能的反应就是哭。可是,有些孩子特别胆小,或者特别害怕父母亲,他的哭声可能就会渐渐变小,开始变“乖”,看似很听话。
  孩子的天性就是淘气,如果一个孩子过早地成熟,过早地懂事,就往往意味着,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伤害,这是父母亲需要去反思的。
  不过,孩子一方面很容易受到伤害,另一方面他又有很强的恢复力。以刚才的故事为例,如果这个妈妈学了一下心理学,开始意识到她对孩子的态度里可能伴随着自己未消化的情绪,她就能够改变对孩子的态度,而这一改变可以渐渐治愈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。
  妈妈离开的时候,孩子以为妈妈要抛弃自己,所以哇哇大哭,可是妈妈一旦回来,她对孩子充满爱的态度,可以瞬间治愈孩子因为分离而遭受的创伤。——温尼科特
  妈妈的回归,是瞬间的治愈。
好妈妈,坏妈妈
  有些人学了心理学,反而对于养育孩子更加的困惑,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,她担心对孩子造成这样那样的伤害,而且这些伤害很可能对他们的母子关系带来不可逆的影响。一想到这些,她们就特别的焦虑。
  其实,不仅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,妈妈也是如此。